最近几天,一条“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充‘劣质电’引发自燃”的短视频在网上传得有点“热闹”——视频里配着一张汽车烧得只剩框架的图片,配文“路边充电桩的劣质电,把车都烧没了”,不少网友刷到后都跟着慌:“以后充电还敢随便找桩吗?”“劣质电到底怎么分辨啊?”

但就在11月6日,北京顺义警方的一则通报,直接给这条消息“拆穿”了:这是彻头彻尾的谣言,编造谣言的男子已经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
据警方介绍,造谣的是顺义区男子陈某。他的操作挺“投机”:从网上扒了一张某品牌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旧图,自己编了个“车主充了路边充电桩的‘劣质电’才起火”的剧情,剪辑成15秒的短视频发在平台上。没想到这个“蹭新能源安全热点”的内容正好戳中了大家的顾虑,视频很快有了几万次播放,甚至有人专门@充电桩品牌问“你们的电是不是合格”。

可谣言哪能藏得住?警方接到线索后,只用了两天就锁定了陈某。面对讯问,他挠着头承认:“就是想涨点粉丝,觉得‘充电自燃’的话题能火,没考虑后果。”陈某已经被刑拘,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。

消息一出,网友们的评论里,“庆幸”和“吐槽”掺着来:有网友说“昨天还跟我妈说‘别用小区外面的桩’,今天就看到是造谣,差点误导老人”;也有年轻人调侃“现在造谣的人是不是觉得‘编个故事就能火’?也不看看警察蜀黍的速度”;还有做新能源行业的网友留言“最怕这种没根据的谣言,好好的充电安全科普,全被这种假消息搅乱了”。

其实,这两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谣言不少:从“电池爆炸”到“充电辐射致癌”,每次都能引发一波恐慌,但最后查下来,要么是旧闻翻炒,要么是故意编造。就像这次的“劣质电自燃”,陈某可能觉得“发个视频而已”,但他没算到,自己的一句话,会让多少人对充电桩产生信任危机——有网友说“我昨天路过充电桩都绕着走,就怕碰到‘劣质电’”,还有家长说“不让孩子坐新能源汽车,就因为看了那个视频”。

警方的提醒说得很明白:“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编造、传播谣言都会触犯法律。”这句话不是吓唬人——去年上海有个网友编造“某小区充电桩爆炸”的谣言,最后被拘留了5天;今年深圳有人造谣“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漏电电死人”,也被警方处理了。

说到底,面对网上的“热点消息”,我们多绷一根“求证”的弦就行:看到“惊爆”“紧急”的内容,先看看有没有权威媒体报道,有没有警方、消防的通报,别着急转发。就像这次的事件,要是大家先等一等警方的消息,也不会跟着谣言瞎担心。

最后想多说一句:造谣的人或许图的是“一时爽”,但买单的,是我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——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谣言不敢相信正规科普,当越来越多的行业被假消息影响,最终伤害的,其实是我们自己。

下次刷到“充劣质电致自燃”这种消息,别急着转,先问一句:“警方说了吗?”毕竟,真相永远比“博眼球的谣言”更重要。